(1) 開模前必須先抽出側向型芯,最好采取定向定距拉緊裝置。
(二)斜導柱
(1) 斜導柱形式:如圖3-104所示。
圖3-104中A為圓形斜導柱。B為減小斜導柱與滑塊的斜孔壁之間的磨擦,在圓導柱上銑去二平面,銑去后的平面間距約為斜導直徑的0.8倍,C為在模內抽拔的矩形斜導柱。D為在模外抽拔的矩形斜導柱。E為起延時作用的矩形斜導柱。
(2) 斜導柱各項參數計算
1)斜導柱傾斜角θ的計算:斜導柱傾斜角θ與脫模力及抽芯距有關。角度θθ大則斜導柱所受彎曲力要增大,所需模力也增大。因此希望角度小些為好。但是當抽芯距一寂靜時,角度θ小則使斜導柱所受彎曲力兩方面。一般采用斜角θ值為15°~20°.但當抽芯距較大時,可適當增加θ值以滿足抽芯距的要求,這時斜導柱的直徑和固定部分長度需相應增加,這樣才能 承受較大。
2) 為了滿足滑塊和鎖緊塊先分開,斜導柱后抽芯的動作要求,則滑塊和鎖緊塊的角度應比斜導柱的角度大2°~3°.抽芯距與斜導柱角度θ的關系如下:
向平行分型面方向抽出;如圖3-105所示。
計算公式如下;
L4=S/sinθ
H=S ctgθ
式中
L4------ 斜導柱工作部分長度(MM)
θ-----斜導柱斜角(°)
S------ 抽芯距(MM)
H-----開模行程(MM)
向動模方向抽出;如圖3-106所示
計算公式如下:
s=H’tgθ/cosβ (3-30)
L4=H’/cosθ (3-31)
H=H’-s sinβ (3-32)
式中 S----抽芯距(MM)
L4----斜導柱工作部分長度(MM)
H-----開模行程(MM)
θ-----斜導柱斜角(°)
β---- 抽拔方向與分型面交角(°)
H’---- 斜導柱工作部分在開模方向的垂直距離(MM)
由圖3-106可知,實際工作時θ為有效抽拔角,即θ1=θ+β,θ1應取20°為好。但當θ1=20°時,斜導柱上承受的彎曲力比湍分型面平行方向抽出時為小,所以θ1也可取稍大于20°。向定模方向抽出;如圖3-107所示。
計算公式如下;
H=H+s sinβ
參數的意義同前。
由圖3-107可知,實際工作時θ2為有效抽拔角,即θ2=θ-β,θ的值不能大于20°,β的值應比向動模方向抽出時小。抽芯距S及斜導柱工作部分長度L4=可按式(3-30),式(3-31)算出。
3)斜導柱直徑D的計算;斜導食糖的直徑D決定于所承受的彎曲力,而彎曲力又決定于脫模力,斜導柱的斜角θ及工作部分長度。在模具設計中,先算出脫模力,再選定斜導柱的傾斜角,然后計算斜導柱直徑,如圖3-108所示。斜導柱直徑的計算公式如下:
M=Fl
故 M彎= W
故 W=FL/
因W圓=0.1d³,取〔σ〕彎=300Mpa
故 d=√fl/30=√FH/30cosθ
式中 F---- 斜導柱所受彎曲力(力);
L-----A點到彎曲力作用點B的距離(MM)
W----截面系數(MM³)
圓形截面W圓=πd³/32=0.1d³
〔σ〕彎-----材料抗彎強度,一般取〔σ〕彎=300Mpa;
H----抽芯孔中心與A點的垂直距離(MM)
θ----斜導柱的斜角(°);
d=斜導柱直徑(MM)
4)斜導柱總長度計算:斜導柱的總長度L,主要根據抽芯距,斜導柱直徑和傾 斜角的大小而定,如圖3-109所示。
L=L1+L2+L4+L5=D/2tgθ+h/cosθ+s/sinθ+5~10MM(3-36)
其中:
L3=1/2dtgθ
L6=L2-L3
式中 L-----斜導柱總長度(MM)
D----斜導柱固定部分的直徑(MM)
S----抽芯距(側孔深度加2~3MM)(MM)
H---斜導柱傾斜角(MM)
θ----斜導柱傾斜角度(°)
在模具設計中,根據塑料制品和模具實際情況,選擇D,s,h及θ等數值。
在確定D,s,h,θ后,可按表3-15查得L1,L2,L3和L4。
2.滑塊和斜孔與斜導柱進行配合,在配合的同時要做成單邊0.5MM的間隙,這樣在開模的瞬間有一個很小的空行程,使滑塊和活動型芯末抽動前強制塑料制品脫出凹模或凸模,并使鎖緊塊先脫離滑塊,然后再進行抽芯。滑塊的結構形式,視模具結構信側抽芯力的大小來決定。
滑尬一般與導滑槽配合,其結構形式如圖3-111所示。
4.導滑槽定位裝置 為了保證斜導柱的伸出端可靠的進入滑塊的斜孔,滑塊在抽芯后必須停留在一位軒為此必須設滑塊限位裝置,滑塊限位裝置要靈活可靠,如圖3-112所示。
上圖 3-112中a利用擋塊限位,安全可靠。B利用鋼球限位,彈簧的彈力要足夠。
5.鎖緊塊 活動型 芯和滑塊一般用鎖緊塊鎖隹。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側型芯在注射成型時因受力產生移動。因為它要承受注射壓力,所以應選用可靠的方式和模塊相連接。最好緊塊與模板做成整體。同時鎖緊塊的斜角θ1應比導柱斜角θ 大2°~3°,否則斜導柱無法帶動滑塊。鎖緊塊的結構形式如圖3-113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