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QC七大手法
一、前言
品質管理圈活動發源于日本,自1967年引進臺灣迄今已三十余年,不少企業將之視為經營管理的有效利器,我國國家品質獎更將品質管理圈活動的推行狀況與績效列為評核項目。
新QC品質管理七大手法是推動品管圈與品質管理時非常有效的工具之一。因此,我們希望透過這本宣導手冊的說明,協助建立新QC七大手法意識,進而期望改變農友對農企業品質管理的經營態度,因為農企業與一般企業最大的差在于農產品是具有生命力的產品,在到達消費者口中之前,仍存有許多的變因;因此,農產品的品質管理,也就更顯重要,也讓我們不得不對「農業品質管理」多花一份注意力。
「新品質管理(新QC)手法」宣導手冊是農業品質管理宣導系列的第四輯,延續上一輯QC七大手法的的精神,本手冊的重點除細說新QC品質管理七大手法外,并針對每一手法,舉出案例進行說明;案例皆衍生自現階段農業生態、生活、生產三方面實際的例子,期望讓讀者能更快獲得理解;透過本手冊的引導與學習,相信今后不論是在工作或是生活上碰到「品質管理」問題時,都可以參考書中介紹的七大手法,輕松的面對與解決。
二、什么是新QC手法?
公元1972年,日本科技聯盟的納谷嘉信教授,由許多推行全面品質管理建立體系的手法中,研究歸納出一套有效的品管手法,這個方法恰巧有七項,為有別于原有的「QC七大手法」,所以就稱呼為「新QC七大手法」。
生活及工作中當遇到問題時,需要透過問題分析與解決的程序加以處理,利用「QC七大手法」與「新QC七大手法」兩個工具搭配使用,能讓我們迅速找到問題解決之道。
三、新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著重在整理問題數值資料取得后的管理手法,新QC七大手法著重在整理問題數值資料取得前的管理手法;兩者都是品質管理手法,彼此并不相沖突;接下來將新QC七大手法的用途與內容歸納如下:
|